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太岳根据地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——西冶灌区

        发布时间: 2013-09-24 15:50:50 信息来源: 晋城在线

        字号:

       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

        打印

            太岳根据地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——西冶灌区位于阳城县东冶镇西冶村。

        西冶灌渠受益土地

        张汉三、李盛林之墓

            1945年秋冬,八路军第386旅一部进驻西冶,部队领导看到离西冶不远的泉水却不能为民所用的状况,提出了帮助西冶群众修筑水渠的设想,经与地方政府协商后,决定由随军水利技师张汉三(山西安泽县人)和第四专署建设科水利组组长李盛林(山西定襄县人)负责勘察设计。张汉三、李盛林经过精心勘察,提出了“上游截潜提水,自流灌溉、千亩旱地变水田”的宏伟建设方案。当年秋后,部队驻军和西冶群众在张汉三、李盛林的指导下,用了3个月时间,就完成了北大渠2500米的建设工程。该渠的建成开通,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人畜饮水困难,使600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,而且创造性地利用水力进行碾米、磨面、扎花、榨油等加工,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。1947年,张汉三、李盛林相继在王屋山下五龙口水利建设中积劳成疾,不幸逝世,西冶人民悲痛万分,在1948年将他们迁葬回西冶村清水渠畔。西冶灌渠的兴修,是太岳根据地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,是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见证。西冶灌区至今仍在为当地百姓服务,它也一直发挥着饮水、灌溉等重要作用。

        西冶农民在灌渠土地上育树苗

        西冶灌渠一角


        责任编辑: 靳敏

   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